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据广东气象台发布的消息,预计7月6日-7日,受台风环流云带影响,广东中南部市县沿海地区将迎来雨水天气,广东大部分市县连日的高温将有所下降。
微信截图_20210707085649.png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指出,小暑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无力,此时养生保健应遵循五脏主时,整个夏季为心所主,因此养生首先要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另一方面,小暑是进入长夏的第一个节气。长夏在五脏属脾,其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而脾喜燥恶湿,一旦受“湿邪”侵袭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恶心出汗、手足水肿、大便稀溏等症状。总的来说,小暑节气养生以养护心脾为主。
小暑节气防中暑
俗话说“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人们应当减少外出以避暑气。小暑时节,天气炎热,猛烈阳光照射过久,红外线易使人的大脑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容易发生中暑。此外,外界气温高,湿度大,汗液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以及出汗过多,也会导致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一旦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同样可能中暑。所以对于体力劳动者及室外工作者来说,应该多饮水,同时常喝绿豆汤等消暑汤品以预防中暑。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结合节气特点加以调护,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
养生宜少动多静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钟伟泉建议,人们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但少动并非不动,而是要注意运动时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或晚上,不宜在阳光照射下进行。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市民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方式。另外,由于夏天运动出汗量更大,对排毒有好处,但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饮食养生重在养脾
小暑时开始进入三伏天,暑热外蒸,许多人贪凉饮冷过之,引起各种胃肠疾病,民间称之为“伏天泻”,实为肠道传染病的总称。因此,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此节气要注意饮食的合理科学,不要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应少食寒凉之物,以免寒邪损伤脾阳。
小暑时节饮食还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之品,多吃些解暑健脾的食物,如:
1.绿豆百合粥,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止渴、降胆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
2.清心解暑茶,取鲜竹叶心、莲子心、麦冬、鲜佩兰各6克,煎水代茶凉饮,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
多食绿叶菜及苦瓜、丝瓜、南瓜、黄瓜等蔬菜。西瓜虽有清暑热的作用,在中医里面,有天然白虎汤的美称,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要控制好食量,避免伤害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