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师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节气话养生 | 芒种时节心不“忙”,健脾祛湿少寒凉

   2024-06-04 360
导读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仲夏的开始。此时气温升高,暑湿来临,暑邪易耗气伤津,故养生原则为益气生津。芒种,意味着农事的繁忙。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仲夏的开始。此时气温升高,暑湿来临,暑邪易耗气伤津,故养生原则为益气生津。

芒种,意味着农事的繁忙。专家提醒,忙碌时节心不可“忙”。芒种时节冬病夏治正当时,健脾祛湿、清心降火,皆可食疗。

补钾消困,安眠养神防“夏打盹”

芒种时节闷热、潮湿的天气“偷走”了很多人的好睡眠。由于睡眠不足和质量下降,“夏打盹”成为上班族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怎样消除这种困乏?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医师王霞表示,补钾是个不错的办法,“当人体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过量的白开水或糖水,可喝些果蔬汁,防止血钾过分降低。同时多吃些富含钾的食物,如荞麦、玉米、大豆等,以改善体内钾、钠平衡,既能预防‘夏打盹’,又可防止血压上升和血压过低。”

《黄帝内经》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叶沃若解释:“天地万物所有的变化都遵循阴阳的规律,养生更需把握阴阳之道。在中医看来,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本质是阴阳的盛衰运变过程。芒种到夏至的这段时间日出较早,日落较晚,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也是阴气初生的时期。因此芒种养生首先要顺应阴阳变化规律,滋养初生的阴气。”

养阴最有效简单的方法就是睡觉,叶沃若解释,尤其是睡好“子午觉”,“在子时23点前入睡,午时11点-13点间小憩15-30分钟。子时是一天中养阴的关键时间,此时如果休息不足,阴气养不足,白天就无法转化出充足的阳气,不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工作。午时是一天中阳极生阴的关键节点,也是心经当令的时段,此时午休15-30分钟,可以滋养初生的阴气,阴气养足了才能在晚上把外越阳气收敛回来。”

减酸增苦,健脾祛湿少寒凉

芒种以后,江南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随着降雨量逐渐增多,湿热之气弥漫,人体易产生沉重、困乏、疲惫、食欲不振等症状。多补水、食清淡,成为这个时节的主题。

中医认为,湿属于阴邪,而脾喜燥恶湿,脾胃在这时很容易“受伤”。“此芒种时减酸增苦理胃气。”王霞表示,“寒凉会使脾胃功能下降,寒凉的饮食可诱发胃肠痉挛、疼痛、腹胀等,因此芒种时节尽管闷热,人们也不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伤及脾胃。”

芒种之时,气候闷热,人体出汗较多,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因此,专家提醒,每天要多喝水、汤粥、新鲜蔬果汁等,为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

湿邪困脾,此时饮食上应以清淡、质软、易消化为主,叶沃若提醒:“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冬瓜、白扁豆、绿豆等。少糖盐,少油腻,少辛辣,勿贪凉生冷,损伤脾胃。”专家建议,可适当吃些大枣、鸡肉、牛肉、荞麦等滋养食物,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消淡饮食可清热、防暑、敛汗,还能增进食欲,要多吃新鲜蔬菜、豆类等食物,既可为人体补充多种营养物质,又可预防中暑。”

夏季是各种水果相继上市的季节。王霞表示,水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水分以及矿物质,且果糖、果胶的含量明显优于其他食品,“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无疑是有益的,大家可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选择,适当食用。”

清心降火,冬病夏治正当时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容易导致人心情烦躁易怒。专家提醒:此时要调适心情,做到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使肌体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防止情绪波动引发的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病。”

适当户外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高温天气的适应力,但叶沃若提醒:“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大量流汗最易伤‘心’。建议在气温较为凉爽的早晨或者傍晚进行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糖盐水或绿豆百合汤,及时补充水分。”

而芒种时期天地阳气旺盛,人体之阳也相对活跃,此时冬病夏治正合适,“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通络、鼓舞正气等方法,可以治疗一些好发于冬季的虚寒性疾病。”叶沃若建议,“比如中药穴位贴敷,通过直接刺激局部穴位,可以起到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简单安全、方便有效。再比如督灸、雷火灸、火罐等外治法,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开痹、引邪外出的作用,对于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变等寒湿型的肌肉骨关节疾病效果不错,还可内达脏腑,暖脾益肾,治疗如脾肾阳虚导致的腹痛腹泻、腰膝酸冷、四肢不温、精神倦怠、体虚易感等脏腑虚寒性疾病。”

 
(文/小编)
 
反对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haoyishi.net/news/show-196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