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个永恒的话题。人们不仅要吃,还要吃出门道,这方面,食疗很有代表性。食疗历史悠久,在古人几千年的实践和总结下,产生许多食疗理论和做法。人们以“吃”延年益寿,甚至靠“吃”争权夺利,不同吃法背后,是不同的需求、欲望和诱惑。
二苏的食疗“秘方”
“食疗”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利用食物来调养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提起食疗,不能不提北宋文坛二苏兄弟——苏轼和苏辙。二人在食疗方面颇有造诣,不光对某些食物情有独钟,还配出了独到“秘方”。
苏辙画像。来源/网络
苏辙曾专作《服茯苓赋》向钟爱的茯苓表白,言其“经历千岁,化为琥珀,受雨露以弥坚,与日月而终毕,故能安魂魄而定心志。”苏辙有意养生并开始服茯苓要从他32岁那年说起。那年,苏辙经人指点,通过“道士服气”之法,一年后治愈了自小就有的顽疾,从此便对养生有了兴趣。
他阅读古书,遍寻良材,终于发现了能和金玉相媲美的、有助于延年益寿的茯苓。常吃茯苓,他感到“神止气定,浮游自得”,可以“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夫无穷”,真有神仙般的快乐。
苏轼虽不像弟弟那样痴迷于茯苓,但也深感茯苓之好。
一次,苏轼写信告诉朋友程正辅,他的痔疮复发了……为了免除疼痛,他甚至坚持了两个月的终极忌口计划:休粮断酒断肉、拒绝酱菜盐酪,只吃清汤淡面,但怎么都不见好转。
在难熬的日子里,苏轼自制了“胡麻茯苓食疗方”,服食多日,增味充饥补气力的同时神奇般地治好了痔疮。美食达人东坡先生当然不忘附上做法:“胡麻,黑脂麻是也。去皮,九蒸曝白。茯苓去皮,捣罗入少白蜜,杂胡麻食之,甚美。”果然,对东坡先生来说,好吃才是最大的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