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将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简称医联体)列为2021年医改重点工作。
《任务》提出“推进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完善县域医共体引导政策”“推进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以及“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组建或参加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等任务。
2017年以来,医联体建设在全国各地展开,部分解决了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但仍有几个关键问题有待破解:
如何进一步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减轻大医院压力,提升基层医院诊疗能力,落地分级诊疗?
如何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释放商保活力,为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搭建多元化的支付保障体系?
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发挥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价值,形成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责任医疗体系?
随着互联网医疗和医联体建设的不断深人,由数字化平台赋能的互联网医联体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事实上,早在2017年国家提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时,就要求医联体内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经过4年多的发展,互联网医疗与医联体建设已经融为一体,并以互联网医联体的形式在医改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互联网医疗与医联体建设最初的交集在哪里?以怎样的形式融合发展?未来的想象空间是什么?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将时间拨回到2015年。
乌镇启航: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
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乌镇,获批成为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吸引众多“互联网+”项目落地。
作为试验区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探索,乌镇互联网医院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前夕揭牌,并被大会主旨报告称为“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缩影”。
同年12月10日,时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为杭州的黄女士开出第一张在线复诊处方。不到两天,黄女士便收到快递员送来的处方药品。
这在线就医的一小步,成为数字医疗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互联网医院打破医院围墙,开创了在线处方、在线复诊、远程会诊等融合创新的先河,使医疗全流程中的医疗服务数据互联互通,形成线上线下医疗服务闭环成为可能。换言之,互联网医院为互联网医联体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和前期探索。
另一方面,由于突破了医疗机构审批条例、处方条例、医生执业限制,互联网医院带来的冲击是爆炸性的。行业从怀疑,到审视,到拥胞,再到趋之若鹜,用了足足5年多的时间。
曾为语音识别技术专家的微医创始人廖杰远,或许没有因为参与创办科大讯飞而被铭记,但却作为互联网医院的缔造者在医疗健康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多年前他预言的“每家医院都希望拥有互联网医院”也正在逐渐成真。
但廖杰远没有预料到,为互联网医疗发展按下快进键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2020年年初,为了纾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减少医院内聚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纷纷出台政策,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医疗。很多人因此首次尝试“云看病”。互联网医疗在撑起守护生命健康“空中屏障”的同时,也被冲上了风口。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超过1100家,成为新时期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的“必选项”。对于进入深水区的医改来说,以互联网医院为支点开展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也从当初的锦上添花变成了雪中送炭。
郏县落地:沉下去,根扎到泥土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一大短板在基层。在互联网医院实现一系列突破创新之后,廖杰远选择将互联网医疗服务沉下去,落地在中国广袤的农村。
2017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府与微医达成“互联网+健康平顶山”战略协议,以郏县作为试点,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和资源,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智能分级诊疗体系。
微医自主研发的“流动医院”,以“车、包、站”(包括云巡诊车、云巡诊包、医卫工作站)的新型组合形式,赋能基层医疗机构,为基层群众提供家医签约和医疗健康服务。
一辆云巡诊车可协助完成7大类53小项检查检验项目,提供100种疾病标准化诊疗方案,相当于将一家二级医院搬到了老百姓家门口,也让当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撑:居民健康数据可即时同步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直接向上级医院发起远程会诊申请。
“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扎根泥土的互联网医疗使“村头接诊,云端看病”成为现实。“郏县模式”在2018年获得国务院深改组专报推广。2019年10月,平顶山市政府与微医升级合作内容,进一步打造平顶山市健共体。
2020年,郏县全县健康管理服务人次同比增长13.5%,重点人群家医签约率同比增长6.3%,履约率同比增长7.5%,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增长3.08%。全县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8年初的12.14%,增至目前的25.8%。郏县还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
2019年,廖杰远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微医将继续在数字健康领域探索,一方面运用新技术,让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便捷、高效地下沉到贫困地区;另一方面,加大投入,结合各地实际,打造互联网基层医联体,帮助更多欠发达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2020年年底,微医流动医院服务已覆盖我国12个省份69个县的2800万人口。互联网医院正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偏远地区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泰安生根:小切口大改革,慢病不慢治
数据显示,慢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随之而来的是,慢性大病医保支出占比高、增长快,医保基金运行压力大,以及群众看病吃药难等一系列痛点堵点问题。在此背景下,行业内不乏慢病管理模式的探索,却始终未能切入核心环节。
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开展“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慢病管理创新服务。这是微医依托互联网医院打造互联网慢病医联体的首次落地实践,也是城市医保部门直接购买数字慢病管理的模式创新。
该模式涉及慢病管理线上线下全流程,形成慢病管理防、诊、治、管、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为患者提供慢病复诊、购药、报销、数据管理,以及数字化干预处置等服务,并通过数字化、规范化的全流程管理,强化了医保监管和控费。
“泰安模式”以“小切口”推进大改革,形成了患者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的多方共赢局面,成为数字慢病管理创新服务的样板。仅1年时间,当地慢病患者单次人均就诊时间就从2-3小时减至30分钟,单次处方金额较2019年下降12.7%。
去年6月18日,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慢病管理创新服务现场会召开,全省各市医保局主要负责人齐聚泰安。山东省医保局局长张宁波在会上表示,要进一步总结推广泰安慢病管理创新经验,全面推进“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综合保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