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发表回复 发表帖子 交流天地首页 交流天地列表 频道列表

抑郁症与进食障碍的那些事儿

楼主 admin0395
现代社会,抑郁障碍和进食障碍并不少见。

抑郁障碍是一类以情绪或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终身患病率约为3.1%,常合并人格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及进食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病因包括遗传、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生物学异常及应激性事件、病前人格等心理社会因素。

抑郁发作主要表现为自我感受到或他人可观察到的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对以往喜欢的事物兴趣下降或完全失去兴趣,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无法体会到幸福感,更有甚者没有任何情感体验。同时,抑郁发作常伴有紧张、担心等焦虑症状,早醒、入睡困难等睡眠异常,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集中及学习困难等能力减退感,无用、无望、无助及自罪自责等悲观想法。严重者甚至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反复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

许多来诊的抑郁症患者会说“我好像不会开心也不会难过了”,“我的脑子像是生锈了”,“我做什么也提不起兴趣,每天只想在床上躺着”,“我经常想我的人生好像没有任何意义”,这些都是抑郁障碍的典型症状。

进食障碍主要指以进食行为异常,及对食物和体重体型的过度关注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暴食障碍等,常由遗传、神经生物学及家庭和个体心理因素等引起。神经性厌食表现为通过限制进食、过度运动、催吐、滥用减肥药等方式刻意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消耗,造成明显的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甚者造成身体各系统损害,伴有关于体重体型的先占观念。厌食症患者对肥胖有病态的恐惧,拒绝维持正常体重,明明已经很消瘦,却坚持认为自己很胖,因此引起强烈的焦虑、恐惧情绪,尤其是在进餐时间。神经性贪食症则表现为反复发作、不可控制、冲动性地暴食,进食量常为正常人的数倍且进食速度很快,继而采用催吐、禁食、过度运动、滥用泻药等代偿行为避免体重增加。同样的,贪食症患者也存在对体重体型的过分关注,30-80%的贪食症患者既往有厌食症病史。而暴食障碍与贪食症的区别在于其存在3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1次的不可控制的暴食行为,但没有催吐等代偿行为。

抑郁障碍合并进食障碍常见于青少年及青年女性,此类患者大多存在心理创伤,包括与外貌、体型相关的创伤性事件,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14岁的小可就是一位抑郁症合并进食障碍的患者。刚来心境障碍病房时,小可一直紧紧抱着自己的海豚玩偶,泪流不止,回避眼神接触,声音轻微,言语少之又少,且每天仅在劝说下进寥寥几口饭菜,有时整天只喝一瓶气泡水。

而从家属处我们了解到小可的抑郁情绪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她甚至和奶奶提过不想活、想跳楼等消极想法。待小可逐渐习惯病房环境,与我们建立了初步的医患信任后,我们发现她情绪低落明显,自觉“我好像没有感情,感觉不到我的情绪”,且自我评价极低,认为自己又胖又丑、一无是处,每到进食时间即有控制不住的想法和声音告诉她“你很胖,你很丑”,为了减肥她已经节食半年多。

而当我们说她其实很可爱也不胖的时候,她的回应则是“我不相信成年人,我也控制不住脑海里的想法”。随着交流增多和信任加深,我们才了解她的症状背后是一次次心理创伤。

小可自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父母接触甚少,性格内向、自卑,亲戚常对其体重外貌评头论足,而爷爷对其的态度取决于成绩排名。为了达到家长的期望,她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在学校又因为内向和勤奋遭到同学嘲笑、孤立,她的情绪和遭遇无处倾诉,只能默默忍受,她告诉我们“我很努力,也很累,我只是学习的机器,感觉不到他们在爱我”。

而更深的打击来自于母亲的离开,1年前小可发现母亲出轨了,父亲用孩子来挽留妻子,可是铁了心要走的母亲当着小可的面与她断绝了母女关系。之后小可的情绪更加低落,甚至出现了幻听,一个人的时候听到家长议论自己“成绩差,不听话”,听到同学议论自己“胖、丑”,她坚持认为母亲的离开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为了减肥她开始节食、运动。

小可的抑郁情绪和进食问题日渐严重,直至被父亲送来医院。其实在此之前她在门诊已经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只是疗效欠佳。在住院期间,我们一方面选择单通道抗抑郁药物帮助其改善情绪,另一方面定期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倾听她的想法,引导其觉察情绪并表达情绪,并帮助她认识和矫正错误的信念。一个多月后,小可的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控制不住的想法和声音逐渐消失,进食也恢复到正常状态。

基于以上案例可见,抑郁情绪和进食异常均可能由心理创伤引起,而抑郁症合并进食障碍患者大多遭遇过创伤性事件,对于这些患者仅仅药物治疗并不足够,辅以心理治疗帮助患者面对及跨越创伤也许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已经到底线啦